阅读历史 |

第851章 他们非但不投降,还敢还击!(1 / 2)

加入书签

第851章 他们非但不投降,还敢还击!

短短两个小时,不足以让反明联军的十六万大军完全展开,不过他们的六万前军在穆扎法尔沙三世的命令下,正陆续走出军营,在荒野上列队。

反明联军有一支三千人的火枪队。

配置的火枪都是万国牌的,最多的来自葡萄牙人和奥斯曼人,占了一半。

剩下的有来自波斯丶西班牙丶义大利等国的西洋货,也有安南丶暹罗丶蒲甘仿制品,甚至还有大明淘汰卖到朝鲜丶东倭的三眼铳和火绳枪,被某些商人万里迢迢转卖过来。

还有一部分火枪是本地打造的。

按道理说,天竺比东倭丶安南丶暹罗和蒲甘更早接触到葡萄牙火器,他们的工匠应该更早学会仿制,也应该能更多地打造出火枪来。

但事实上是天竺的火器非常少,可能是天竺工匠心存善念,宁可打造出精美的首饰和金银器,也不愿去打造杀人的凶器。

也或许是天竺的苏丹王公更喜欢又粗又大的火炮,而且它昂贵的造价更能显示出苏丹王公们的尊贵。

所以天竺的工匠们热衷于打造火炮,反明联军上百门火炮,很大一部分是本地打造的,只是现在不知在哪里。

反明联军乱哄哄地走出军营,在贵族和军官们大声呵斥下,慌慌张张地列成队形,组成第一道防线,三千火枪队站在正中间。

此时的天竺军队,这才看清楚正面的明军。

他们身穿天青色军装,列成一个个长方形队阵,扛着滑膛枪,在鼓手的鼓声中踏着整齐的步伐,不慌不忙地向前走来。

队阵旁边,有三名士官旗手举着三面旗帜,军旗丶团旗和连队旗。

军旗最简单,红底中间一个明字。

团旗则以红色为底,以所属的各军军徽为底,加一些本团特色的符号。

海军陆战队军徽是帆船上方交叉着两把带刺刀的长枪,天竺特遣师的几个步兵团旗都是在此基础上加一些符号。

吴笪飞所属的第三团团旗,是海军陆战队军徽上方加了一只豹子。

他骑着战马,举着望远镜看着对面不远的反明联军

乱哄哄的,要是己方有一个骑兵团,完全可以发起一次突击,有机会让天竺前军混乱,进而崩溃。

可惜,现在己方只有火炮,骑兵只有不到一个营,用来侦察以及追敌。

吴笪飞突然想到,如果己方装备上零五式新式步枪,可以分出一部分兵力,趁着夜色在天竺军营前方潜伏。

等到黎明时分,如现在这样摆开阵势,引天竺前军出营列队,然后潜伏的兵力使用新式步枪,对敌军给予突然打击,效果说不定比用骑兵团突击更好。

只是新式步枪还在实战测试阶段,数量太少了。

现在己方还在使用滑膛枪。

这种火枪在大规模对战时,必须使用密集队形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出火力优势来,就像以前的弓弩兵一样。

分散使用,反而会被人数占绝对优势的敌军冲散淹没。

吴笪飞想到这里,猛地意识到,滑膛枪看上去是从冷兵器进步到热兵器,但是它的战术本质上跟冷兵器差不多,密集队形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优势。

但是如果换上新式步枪,那麽战术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密集队形反而是活靶子。

一个连配置滑膛枪,必须按照战术条例,站直身子,肩并肩列成密集队形,缓缓向对手进攻。

走到二三十米的距离,开火,接下来或者装填弹药继续开火,或者举起刺刀冲上去,一举冲垮敌人。

一个班配置零五式步枪,他们根本不需要站直身子列队,他们可以像手持线膛枪的猎兵一样,站成散兵队形,甚至可以趴在地上,就像猎兵潜伏猎杀敌方军官将领那样。

然后在一百米的距离开火,一分钟打出十发子弹,一个班十二人,一分钟打出一百二十发子弹。

按照零五式步枪的射击精度,排成密集队形的滑膛枪步兵们,会像一个个活靶子被击中。

一百二十发子弹,可能击中四十到八十人,这麽大的损失,会让敌军陷入崩溃。

吴笪飞想到这里,心里一咯噔。

这才是真正的热兵器战争,双方拼的是火力投放,也就是射出的子弹和炮弹越多,击中对方的机会就越大。

士兵的勇敢会被压制到极致不管你是什麽草原第一勇士,又或者云贵无敌手,零五步枪下众生平定。

想到这里,吴笪飞不由打了一个寒战。

反明联军勉强结成一道防线,中心位置正是他们精锐的火枪队,也是他们支撑这道防线的重要柱石。

在联军将领们想来,己方兵力占优势,只要顶住明军第一波进攻,后续的六万前军全部展开,主力十万大军也会陆续赶到,还有一千头战无不胜的战象队,届时可以向明军发起反攻。

穆扎法尔沙三世也是这样的想法。

当他知道己方第一道防线已经「迅速」布下,尤其是火枪队列队押阵,心满意足地对阿迪尔沙一世丶穆尔塔扎和苏尔利特七世说道。

「二十万打两万,优势在我!

看我们如何消灭这些狂妄到不知死活的明军!」

吴笪飞骑着马带着自己的第三团,跟着大部队继续向反明联军逼近,离着不到五百米的距离,突然听到马蹄声响,车轮轰轰。

第一炮兵团从吴笪飞和第三团旁边飞快驶过。

他们冲到反明联军不到两百米的地方,迅速展开。

不到五分钟,二十四门九五野炮,十门一零五野炮全部摆开,炮口全部对准了反明联军的火枪队。

上万反明联军看傻了。

在他们习惯思维里,火炮是十分笨重的武器,需要十几头驮马拖着走,速度极慢,一般都是预先布置在战场,用来押阵的。

明军火炮怎麽是说来就来?

刚才还没看到影子,短短几分钟就冲到眼皮子底下,用炮口抵住了自己的胸口。

怎麽办?

士兵们看向军官,军官们看向贵族,贵族们互相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