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54章 国际航天局(第二更,求订阅)(1 / 2)

加入书签

第1653章 国际航天局(第二更,求订阅)

因为铁幕的关系,外界对莫斯科几乎是一无所知的。

在很多时候,对于莫斯科的情报,如果没有内线提供的话,西方更多的是靠「猜」。

新年伊始,克里姆林宫批准了「星辰计划」。

即在月球修建永久基地,与此同时,开展月球军事基地研究,并进行永久性地下军事基地的修建。这个月球军事基地的驻军将会达到二十一人之多,这些人将会被分批输送到月球,同时他们属于苏联的月球特种部队,而这个特种部队的总人数为一百四十五人。

只不过,这一切都是不为外界所知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耗费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卢布的计划,势必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某些事情。

而就在「星辰计划」得到批准的时候,科罗廖夫已经开始了他的工作,继续挖掘N1火箭的潜力。

除了要求提供推力更大的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之外,他还提出了一个新研究方向,以增加N1火箭的运输能力。

「我们需要大型共底储箱!共底贮箱,就是两个贮箱有一个共用的底。这是SEA在普罗米修斯火箭上应用的技术,「共底」的应用,可以解决既要让火箭携带足够的燃料,而且又减轻了自重。」

「共底」减掉了两个箱子中间的一大块「赘肉」,火箭能「让」出更多起飞重量给运载物。而这也是普罗米修斯2型火箭比N1火箭运载量更大的原因。

米申直接了当的说道:

「可是,我们之前就进行过这方面的讨论,我们在技术上,根本就制造不出来它!」

米申说的是事实,贮箱中的共底结构是非常复杂的,它必须要能有效隔离上下两个贮箱近200度的温差。其结构复杂性是可想而知,

也正因为苏联加工水平低,做不了大型共底贮箱,才有了N1火箭特殊的外形——用球型储箱直接把火箭做成巨型锥子。虽然大型球型储箱既便于加工又省重量,因为球形是表面积体积比最小的,所以材料和隔热都最节省。

但是它占据的空间也是最多的,相应的也就增加了火箭的死重。这些原因导致了火箭的运载能力受到了限制,

「所以,我们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科罗廖夫拿出一本杂志,对米申说道:

「我们造不出来,并不意味着外国不行……」

杂志的报导是一家英国公司为月球5号制造大型单层共底贮箱的新闻,在月球5号成功登月后,各国合作企业也纷纷给自己「打起GG」,这家英国公司就承接了共底贮箱的研发与制造。

这正是SEA的天然优势,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西方各国的技术,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通过技术整合,以最少的成本实现某些科学目标。,

「可是,他们使用的燃料是液氧/甲烷,液氧/甲烷双组元推进剂有着温区相近的天然优势,更容易将液氧箱和甲烷箱合体,我们用的是液氧/燃油,两者温差非常大!」

面对米申的反对,科罗廖夫摇头说道:

「制约我们并不温差的问题,毕竟,我们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大型共底贮箱的加工制造却一直没取得突破,我们需要获得的是制造工艺,嗯……我想克格勃的同志们应该可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是苏联,当他们碰到一些技术难题的时候,除了自主研究之外,还有克格勃这个选项。

很快,卢比扬卡广场就向驻英国的情报人员下达了命令,就这样,一场太空竞赛以其特殊的形势,在地球上展开了。

就在英国的克格勃间谍为获得某些关键技术而努力的时候,第一个踏上月球的英国人——莫里西·皮克,终于结束了长达22天的隔离,搭乘英国海外航空的VC10客机返回了伦敦,一时间,整个英国都沸腾了。

其实,在23天前,英国人就期待着莫里西的返回。但是他需要进行健康隔离。

尽管众所周知,微生物不可能在没有大气保护丶没有磁场,太阳风和各种宇宙射线直接到达表面的月球生存,但是因为任务小组进入从未有人类进入的熔岩管,在温度环境更温和的熔岩管内,有没有微生物,这还是未知数,毕竟,人类之前的四次登都只是接触了表面。

所以出于谨慎考虑三名太空人,在从月球返回的时候。就被进行过长达21天的隔离,对他们回地球后接触过的所有物体,该废弃的废弃,该消毒的消毒,所有与他们直接接触过的人,都必须穿上厚厚的防护服。

可以说他们回到地球第一时间,接受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当时地球上最高的防护等级。所以假想中月球熔岩管和可能存在的病毒,做了最高等级的防护措施,而这麽做的目的是为安全考虑。在此期间,即使李毅安来探望的时候,也是在防护实验室内,隔着厚厚的玻璃与其对话。

从机场到伦敦,到处都是迎接他的人群,人们拥挤在路边迎接着这位「不列颠英雄」的回归。

对于英国来说,这绝对是一件大事,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间,「月球计划」因为花费了几亿英镑,遭受了各方的指责,但是现在,看着电视画面上反覆播放的英国的米字旗,所有的指责都消失了。

毕竟,对于英国,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来说,它有着自己的骄傲,它并不愿意自己沦为二流国家。

事实上,没有任何国家愿意自己沦为次等国家,只不过,在历史上,他们很无奈,所以,只能被动的接受国家地位的下降。

但是不列颠有着不列颠自己的骄傲,他们骨子里是自负的,哪怕就是那些工党的支持者们,也不见得没有内心的自负。

「伦敦东区最贫困的爱国者,只要一想起英国的工业和财富,也会不由自主地挺起胸膛。」

或许这有些夸张,但是英国毕竟是曾经的大英帝国。

日不落帝国的臣民们,怎麽可能没有丝毫的骄傲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