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71章 这就是盛世(1 / 2)

加入书签

第571章 这就是盛世

李适之趁着对方还没到眼前,低声道:「爷爷可知,这张九龄在外如何说的?」

人总要有些业馀生活,李承乾觉得自己教出一两个好用的弟子,也算是一种职业生涯结束后的退休生活中的一种消遣。

消遣嘛,不用教得多麽认真,时不时指点一两句,能否有用全看弟子的悟性。

李适之又道:「孙儿听说,张九龄在外称他拜了一位骊山的老人为师,并且受骊山老人点拨,在外界看来爷爷就是一位高深莫测的骊山老人,而且曾经在朝中任职过。」

「他们会知道朕的身份吗?」

「只要孙儿不说。」李适之回头又看看跟在后方的一群侍卫,又道:「他们不说,就没人知道张九龄的老师是谁。」

三两句话到了现在,在张九龄就要走到近前的时候戛然而止。

恰恰好的时候,停下了这些悄悄话。

张九龄还只是一个崇文馆的学子,或者过了今年他就是一个支教老师。

这样的支教老师,有成千上万个,张九龄就是芸芸众生中的其中一个,显得很普通,也很一般,因此现在的张九龄根本不知道太上皇是什麽面貌,也不知道当今太上皇的孙子长什麽模样。

李适之是一个很低调的太子,就算是走动在外面,顶多算是勋贵人家的孩子,不会将自己的身份轻易公之于众,他与他的爷爷一样,善于观察,善于观察很多人,很多事。

处事低调,善于观察,并且能够收敛锋芒,这就是如今的太子,将来李唐的第五位皇帝?

在朝臣们的只言片语中,在那些只言片语,或者是零星几个见过太子真面目的臣子认为,相较于高祖皇帝的洒脱,或者是太宗皇帝的天纵奇才,再者是乾庆一朝那位强大且冷酷的皇帝。

以及现在这位阳光又和善的皇帝,与这四位皇帝相比,李适之这位太子更加低调,存在感单薄,甚至朝中都不知道东宫的太子是谁,叫什麽。

还有甚者,甚至忘记了上元一朝已有了太子。

这就是太子李适之,没人了解他,也没人能够察觉到这位太子已有的造诣,甚至见都见不到。

而相反的,如此一来,李适之反倒是更自由,他十分享受与爷爷的游戏,有一种游戏人间的感觉,将自己藏起来,隐瞒着身份,可以自由地观察任何一个人。

李适之时常会遣散身边的人,他独自一人穿着文吏的官服,或者是一身青衫,走在皇城中,也不会有太多人注意,因为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如今在朝中太多了。

甚至李适之哪一天在秘书监坐了一个下午,第二天又不在那里了,也不会有人注意到。

而李适之对这种事感觉很好玩,也乐在其中。

就像是眼前的张九龄,根本不知道眼前这对爷孙是谁,只是觉得他们是很尊贵的人,出行在外都有侍卫,大概是关中的那一位勋贵。

从贞观年间至今,在关中生活的勋贵人家根本数不完。

李承乾道:「上一次见你是什麽时候了?」

张九龄先是看了看,老先生身边这位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少年人,又行礼道:「上一次见老先生是半个月前。」

「对,老夫想起来了。」李承乾又道:「上一次你在山下淋了一天的雨,才见到了老夫。」

张九龄尴尬一笑,又道:「解开了心中困惑,淋了一天的雨也是值得的。」

李承乾无声一笑,领着孙子继续走着,见到了官道上有一队官兵策马而过。

对方走得很快,很着急,看起来是很紧急的事。

张九龄跟上脚步,又行礼道:「老师,弟子还有疑惑,能否……」

「你说吧,老夫知道的会告诉你,老夫不懂的,你也别一直追问。」

李适之忽然一笑。

张九龄并不知道这个少年人的笑容是何意,他神色老实巴交地问道:「当年朝中御史惩戒了各地盐商,让现在的盐价五钱一斗,难道朝中就不担心那些盐贩子不卖盐吗?」

「难道就为了一口盐,朝中要向他们退让吗?」

张九龄接着问道:「若中原的盐不够用,朝中又该如何?」

李承乾停下脚步,回道:「老夫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这个回答倒让张九龄很困惑了,老先生一副不打算回答的样子。

张九龄又道:「若真到了那一步,朝中该如何?」

李承乾笑道:「老夫以为这天下的盐是充足的,盐的多寡只是运输问题,而非盐本身的问题,是你问错了,你不该这麽问的。」

闻言,张九龄了然,道:「不缺盐的地方,根本吃不完盐,盐本身不是问题,盐的多寡也不存在问题,唯一会闹出盐不够的情况,就只有运输,如果通过控制运输来控制盐的流动,盐价就会不同。」

自言自语片刻之后,张九龄再抬头看时老先生已走远了,他很羞愧,竟然连问题的所在都没有想明白,就将这个人云亦云的问题告知了老师。

李适之见张九龄还愣在原地,又道:「现在明白了?」

「嗯,明白了。」

李适之的脸上挂着十分友善的笑意,「你去过海边吗?」

张九龄回道:「去过。」

李适之接着道:「如果大海能够嗮出盐,那麽人们也就不用害怕了。」

「可是海水是苦的。」

「没错,人们会恐惧不正是觉得盐没了?倘若人们都知道有一个地方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盐,人们就不会恐惧了。」

张九龄道:「你说得很有道理。」

对方的眼睛很明亮,十分地有神,这双眼睛也藏着几分锐利。

向来自信的张九龄,面对眼前这位同龄人,反倒是不自信了。

李适之道:「你是爷爷最得意的弟子之一。」

「老先生还有其他弟子?」

「以后会有的,爷爷说他不会只有你一个弟子。」

闻言,张九龄的神色又多了几分困惑不解。

李适之道:「你今年要去支教了?」

「正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