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2章 刮目相看!(2 / 2)

加入书签

向西夏表明,延安府的存在对双方都构成威胁,若西夏协助朝廷征讨延安府,朝廷将在边境贸易丶领土划分等方面给予西夏一定的好处;

同时警告西夏,若其暗中支持延安府,朝廷将联合其他势力对西夏进行制裁。

积极与延安府周边的其他势力,如吐蕃丶回鹘等进行外交接触,通过赠送礼品丶签订友好条约等方式,拉拢这些势力,让他们保持中立,或者在必要时协助朝廷对延安府进行封锁和打击。

另外通过外交途径,阻止其他国家向延安府提供物资和军事援助,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赵卨说完,再次伏地叩首,语气坚定:「娘娘,臣所献之策,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若能依此而行,定能一举荡平延安府叛逆,还我大宋太平盛世。

臣愿效犬马之劳,亲率大军,为娘娘铲除这一心腹大患,以报娘娘知遇之恩。」

这会儿高太后是真的有些震撼了,全部的战略听下来,果然是环环相扣,细致到没有可以再提出质疑的地方了。

以大宋朝之体量,再辅以如此周密的作战方略,那延安府估计可以弹指而灭了!

高太后情不自禁将目光投向旁边的吕大防与范纯仁,见二人神色亦是震撼,心中更是对赵卨所呈方略重视起来。

吕大防率先回过神,拱手说道:「娘娘,赵卨所献之策,思虑周全,涵盖军事丶后勤丶舆论丶外交等诸多方面,实乃良策。

若依此而行,确有极大把握平定延安府之乱。」

范纯仁也连忙附和:「太后,臣亦赞同吕相公所言。

此方略对敌军将领分析精准,各项部署针对其特点展开,后勤保障细致入微,舆论与外交手段相辅相成,可见赵卨用心之深。」

高太后微微颔首,目光再次落在赵卨身上,问道:「赵爱卿,此方略甚妙,然行军打仗,瞬息万变,若前线战事突发变故,你当如何应对?」

赵卨不慌不忙,从容答道:「娘娘,臣已考虑过此事,所谓兵无常形是也。

我军可在各军团之间建立高效的通讯体系,一旦前线有变,各军团能迅速沟通,及时调整战略。

比如,若东路军团遭遇敌军顽强抵抗,南路与西路军团可趁机加大攻势,分散敌军兵力;

若敌军突袭我军后勤补给线,预备队可立即出动,驰援保护,同时安排小股部队迂回敌后,骚扰敌军,使其无法全力破坏补给。

此外,臣会密切关注敌军将领的行动,根据其战术变化,灵活改变我方应对策略。」

高太后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又问:「那你打算何时出征?所需兵力丶物资,可都心中有数?」

赵卨挺直腰杆,朗声道:「回娘娘,臣计划两个月后出征。

兵力方面,按照方略,需从各路禁军丶厢军抽调十万精锐;

物资方面,臣已与户部丶工部商议,所需粮食丶兵器丶盔甲等,可在五日内筹备妥当。

臣定当全力以赴,不负娘娘所托。」

高太后沉默片刻,缓缓开口:「赵枢密,哀家命你为征讨延安府大元帅,即刻着手筹备出征事宜。

但你需记住,此次出征,关乎大宋社稷安危,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若有差池,定当严惩。」

赵卨闻言,心中一阵狂喜,连忙跪地谢恩:「臣领旨!臣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誓将延安府叛逆一网打尽!」

赵卨退下后,高太后又与吕大防丶范纯仁商议了一些细节,如监军的选派丶后续粮草补给的持续跟进等。

待诸事商议完毕,天色已暗,高太后疲惫地挥了挥手,让二人退下。

在宫外,赵卨走出皇宫,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总算是命不该绝!

只是他有些奇怪的是,这游酢所献的策略,怎麽有那麽多自己不懂的词句,什麽通讯体系丶友好条约等等。

明明每一个字都认得,但组合在一起,却变得高深莫测起来,非得自己揣摩一下才能够明了。

就是不知道高太后以及吕大防等人是真听懂了还是不懂装懂。

呵呵。

不过那不重要了,自己既然拿下这个差遣,那麽自己的前程便算是保住了,至于到时候能不能灭了延安府……

哼,有这般详细且一听就很厉害的策略在,再加上大宋本来就比那延安府叛逆要强上不知道多少,这十万大军碾压过去,那延安府就算是再强,也非得灰飞烟灭不可!

他却是不知,在他向高太后献上策略之时,那策略已经已经被快速送抵延安府。

延安府的议事厅内,烛火摇曳,将苏允与王抱朴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

桌子上放着一封密信。

苏允看完之后发出一阵畅快淋漓的大笑:「天助我也!大宋这是自寻死路,竟主动挑起战端。」

王抱朴笑道:「先生让子通兄卧底赵卨身侧,之前弟子还觉得是不是有些多馀,现在才知道,先生这才是运筹帷幄之内,决胜千里之外啊!」

苏允起身,在厅内来回踱步,笑道:「大宋此番先行兴兵,简直是天赐良机。

延安府可昭告天下,是大宋背弃和平信义,无端进犯我延安府。

我延安府为国守边,护得一方平安,但大宋却是过河拆桥,边境这才安稳下来,大宋现在便要卸磨杀驴了!

四方百姓丶周边势力,听闻此事,定会看清大宋的霸权面目。

如此,我延安府占据大义,内部人心必然稳固,还能争取诸多势力的支持与同情。」

王抱朴一脸赞同,道:「先生高见!有了大义名分,我延安府上下必定同仇敌忾,那些原本观望的势力,也定会重新审视局势,倾向于我们。」

想到此处,苏允笑道:「那赵卨乃是志大才疏之辈,由他领军,咱们延安府可以少去很多压力,不过,对方毕竟势大,咱们还是得小心谨慎才是。」

王抱朴点点头道:「是,先生。」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