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静塞军的来信!(1 / 2)
第349章 静塞军的来信!
「臣等顿首再拜苏公允麾下:
曩者吾侪荷戈执戟,从经略公麾下戍北庭。
昔经略公督静塞之师,号令严明,抚士卒如赤子。
每战必亲擐甲胄,与士卒分糟糠,寒冬解裘衣羸者,盛夏割帷帐为卒裹创。
士卒虽处锋镝,如依慈父,此诚百战劲旅所由生也。
自公解兵归朝,新将暴戾,苛役无度。戍卒晨炊星饭,夜值不得眠;
军俸积欠经年,鳏寡冻馁于道。尤有司隶酷吏,以铁锁系病卒,曰「逃伍者刑「,闻者莫不涕零。
此正《采薇》所谓「忧心孔疚,我行不来「之时也。
幸遇明公建老兵驿,活我残躯。去岁秋,某等二十七人疽发于背,医者言须千金。公闻之恻然,乃鬻私田三十亩,施以药石之资。
又遣能吏诣兵曹,据《天圣军恤令》争讼,终得减除徭赋。今春大雪,公复率门生载薪米,叩吾等蓬户,老幼始免填沟壑。
犹记甲子岁,经略公破虏银州城,夜宴将士。公执某手泣曰:「异日若得善终,当使尔曹老有帛粟,疾有良医。「
今观公之所为,俨然古之名将遗风。然当道者但知克剥,视戍卒如刍狗。伏惟明公继经略之志,申白于九重,则三军幸甚,边氓幸甚!
临书涕泣,不知所言。谨奉戎服一袭丶箭镞十二,惟公见此,如见经略虎帐旧物。朔风凛冽,伏乞珍重……
……静塞军戍卒王忠丶李勇等百二十人顿首大宋元佑二年四月廿九日。」
苏允缓缓放下手中信件,眼眶已然湿润。
一则感伤于士卒之悲惨遭遇,二则忆起往昔军中岁月,那西北边塞丶挽弓射敌之豪情,早已一去不复返。
苏允抬眸,看向垂手而立的霍勇,欣慰道:「你此番举措甚是得当,需继续推进老兵驿事务,让更多静塞老兵受惠。」
霍勇获苏允赞赏,面上却无欣喜之色,反添沉郁之态。
他长叹一声,道:「经略,兄弟们苦不堪言啊!」
言罢,泪水潸然而下,「小人前往联络军中旧日同袍,所见之状令人痛心疾首。
兄弟们已不复静塞军时之英姿勃发丶生龙活虎,个个眼神呆滞丶瘦骨伶仃,更有甚者疾病缠身。
可即便如此,那些将领仍逼着他们服劳役,劳作繁重却食不果腹,长此以往,兄弟们恐将死伤无数,经略,求您救救他们!」
苏允闻言,陷入沉思,片刻后问道:「此等惨状普遍麽?」
霍勇赶忙点头道:「十之七八皆是如此,境遇稍佳者寥寥无几。虽我仅联系到部分同袍,但从他们口中得知,其馀之人亦是一样凄惨。」
苏允颔首,道:「霍勇,抬起头来。」
霍勇不明所以,茫然抬头,与苏允目光对视。
苏允凝视着他的双眼,问道:「你觉得我能救他们每一个人吗?」
霍勇顿时语塞,嗫嚅道:「小人亦知受苦弟兄众多,经略即便能力超群,亦难以兼顾众人。」
苏允点头道:「是啊,我纵然有再大的本事,又岂能助得每一个人?所以,他们须得自助。」
霍勇挠了挠头,说道:「兄弟们自顾不暇,恐无他法。」
苏允摇摇头道:「往昔确如此,但如今有你在侧。你可助他们联合起来,一同对抗这不公之境遇。」
霍勇思索片刻,道:「经略,我曾自军中反出,有些话旁人不敢言,我却无妨。」
说罢,他目光炯炯地望着苏允,道:「经略,小人这条命乃您所救,早就是您的了。有些犯忌讳的话,小人想跟您说说。」
苏允点头道:「但说无妨,此间仅你我二人,就算是犯忌讳的话,也仅你我知晓。」
霍勇点头道:「小人往昔为您效命,今后亦会一如既往。
若有一日身死,亦望能葬于您墓地附近,永世为您守墓站岗。
经略,小人虽一介匹夫,却也能看出您与朝廷诸公之不同。
您于军中所传军纪丶军歌及种种理念,皆是为我等士兵及百姓着想。」
霍勇特意在「百姓」二字上加重语气,继而道:「经略,倘若日后我们陷于迫于无奈之境,您还能再度带领我们抗争麽?」
苏允感受到霍勇心中那股灼热的激情,丝毫不回避他的目光,反而流露出欣慰之色,说道:「若真有那麽一天,我自然会挺身而出。」
听闻这话,霍勇的眼神瞬间焕发出耀眼的光彩,喜形于色,连忙说道:「兄弟们早就盼着反抗那暴虐的主将,只是担心会连累家人,所以一直不敢轻举妄动。既然如此,我们知道该怎麽做了!」
苏允点了点头,郑重地说道:「你先回去,帮我联络更多的兄弟。
我会安排人手去协助你们谋划此事。但要记住,此事必须做好保密工作,除非是你极为信任的人,否则千万不要轻易透露,以免事情败露而引火烧身。」
霍勇咬了咬牙,下定决心道:「经略,有件事我之前一直没敢跟您说。
一来怕您责怪,二来也怕连累了您。
如今话已说到这个份上,也没什麽好顾虑的了。
经略,其实已经有部分静塞军的兄弟偷偷逃出军队,在米脂的高原上落草。
不过您放心,他们并未做过任何伤天害理之事。毕竟他们都是您亲手教导出来的,即便落草,也依然谨记着军中纪律。
他们如今靠两件事维持生计,一是扫荡山贼,夺取他们寨中的钱财;
二是为商户走镖,收取一些保护费用,勉强糊口罢了,绝没有打家劫舍这类伤天害理的行径!」
苏允听后,颇为诧异,连忙问道:「这部分人有多少?」
霍勇赶忙回答道:「有数百人呢。他们担心引起军队的注意,所以行踪十分谨慎。」
苏允听后,笑着说道:「很好,米脂沟壑纵横,的确是个藏身的好地方。莫说藏几百人,就算藏几万人,也轻而易举。」
苏允稍作思索,便说道:「既然有这个门路,那些在军中实在待不下去的兄弟,就直接去米脂投奔他们吧。
你回去的时候,我派我的学生跟你一起去,协助他们在米脂发展壮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