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05章 两线都遇到难题(求月票!)(1 / 2)

加入书签

第705章 两线都遇到难题(求月票!)

万历二十年十一月初七,正好是林天帅领兵入朝一个月的时间。

西线第一兵团主将李如松在距离王京汉城一百五十里的开城听说,倭兵要撤出王京汉城,于是果断继续南下。

出了开城,沿着道路向东南汉城方向行军,才走了十几里后,李如松忽然心有所感,驻马对朝鲜国向导问道:「前面是哪里?」

朝鲜国向导通过翻译答道:「前方一二里就是大成洞。」

朝鲜国最基层的村级单位不是洞就是里,最高级的行政区是道,对此李大将也逐渐习惯了。

至于道和村之间的府丶州丶郡丶县,李大将至今也没完全整明白。

更不明白的是,朝鲜国就这麽大地方,道丶府丶州丶郡丶县这麽复杂丶层级这麽多的行政区是怎麽同时存在的,听说另外还有好几个大都护府和都护府。

每每想到林军门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庙小妖风大丶水浅王八多」,就感觉越来越贴切。

左右亲卫看着李如松驻马不前,莫名其妙的问道:「有何不妥麽?」

李大将脸上现出几分迷惑,指着脚下土地说:「先前与林军门闲谈时,他说一定要在这里修建屋舍,起名叫板门店。」

很多亲近人都知道,林九元嘴里经常蹦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宛如谜语,叫人十分难懂。

李如松想破头也想不明白,林九元专门提到的「板门店」究竟是什麽意思。

继续前进,在路上与左右亲卫闲聊时,便有人猜测说:「闻说经略公能窥测天机,莫非那地方乃是朝鲜国气脉所在,故而要修什麽板门店以镇之?」

众人猜来想去,还真只有这麽一种可能了。

跟随李如松中军行动的二弟李如柏劝道:「兄长休要再念叨了,这样十分不祥!

我看小说话本里,但凡行军中,主将总是在意或者念叨一个地名时,后面必定遭殃!」

李如松:「.」

这可真踏马的是亲兄弟!就不能盼着点好事,比如兵不血刃直入汉城丶克复王京?

当日李大将率军抵达坡州,这里距离王京汉城只有八十里,快马加鞭一个时辰就能到。

在这里又得到明确消息说,倭兵已经大批撤出王京汉城。

及到次日,李如松便继续以查大受为前锋,自己和李如柏居中,杨元殿后,总共七千马兵快速向汉城进发。

因为粮草供应比历史上稍好,李大将这次出动也比历史上多了两千兵马。

关于此时李如松的想法,一是认为可以趁着倭兵撤退机会抢占王京汉城,看看汉城有没有粮草,一路上过来都是这麽干的。

二是自信凭藉七千精锐兵马,就是正面遇上数万倭兵,也能拼一拼。

三是觉得就算情报有误,倭兵没有撤出汉城,凭藉己方的强大机动性,仍然可以掌握主动权。

在李如松眼里,倭兵战斗力低下,野战不堪一击,只会龟缩防守或者撤退。

但李如松没想到的是,这次倭兵竟然没有向南撤退,也没有据城死守。

而是在军议后,集结了四万倭兵,主动向北出击,寻求野战歼灭大明官军的机会。

情报所说的倭兵撤出汉城,并不是李大将意识中的向南逃跑。

林泰来再怎麽叮嘱,终究也改不了李大将的轻敌情绪。

当晚李如松驻扎在碧蹄馆,凌晨前锋查大受遭受倭兵攻击,李如松便率兵前往解救。

倭兵非但不撤退,还敢来与我天兵野战!此时的李大将大概就是这种心态。

但今天却下起了雪,地面湿滑,限制了骑兵的机动性。

在这种状况下,李如松和数千兵马陷入了四万有备而来倭兵的包围,一时间难以快速突围,只能就地拼命防守杀敌。

虽然倭兵聚集了八倍兵力,完成了包围圈,但还是迟迟不能达到围歼大明官军的意图,战损比也不占优势。

这从侧面证明,倭兵被李如松轻视似乎也不是没道理。

期间倭兵数次组织起精锐,对李如松中军发动进攻,也都被击退。其中最近的一次,倭兵杀到了距离李如松只有二百步的位置,情况有点小凶险。

双方血战至傍晚时,本来殿后的杨元纵队两千兵马奋力从外围杀开了一条通道,接应李如松跳出包围圈。

精疲力尽的倭兵也不敢再追击,也就此撤退回汉城。

这场战役就像是渔夫张网捕鱼,并且大鱼已经落网,但最后大鱼却凭藉力量把渔网冲破并逃走了。

李如松直接退回了开城,点检兵马发现,一千亲卫家丁损失惨重丶伤亡过半。

为此李大将心如刀割,这些家丁可都是李家的私产啊!

他忍不住流下了后悔的泪水,对二弟李如柏叹道:「悔不听林军门之言!」

除去亲卫家丁之外,大明官军阵亡过千,为入朝以来损失最大。

又加上李如松心气受挫,因此西线便暂停了推进脚步,将前线维持在开城。

在东线,因为手里只有十五天粮草,林泰来顾不得更多时间休养,十一月初五就重新向北出发。

但是他对兵员进行了部分轮换,让董一元第三兵团携带一些粮草从永兴赶了过来,与主力合兵。

同时让攻门受伤的杨登山带领本纵队兵马,驻守在咸兴,又从麻贵兵团调了五千兵马回永兴防守。

这样出发前往吉州征讨加藤清正部的兵员为,经略三标营六千人,麻贵第二兵团部分兵力一万人,董一元第三兵团一万人,总兵力两万六千人。

此时的吉州距离咸兴三百里,在行军路上,沿途所见残破无比,村庄大都成了颓垣断壁,活人都见不到几个,这景象与在西线平安道所看到的截然不同。

平安道那边村庄虽然也穷困破败,但还能勉强维持最低水准的生存环境。

就连在四百里山区行军时,也能看到一个个正常运转的村庄,比咸镜道这边好得多。

由此可见加藤清正部军纪之败坏,才会导致这种「百里无鸡鸣」的情况。

还听说加藤清正部动辄屠戮平民,可能是想藉此恐吓朝鲜国百姓不要反抗。这种残暴脑回路,与三百几十年后的鬼子如出一辙。

据说一直到数百年后,半岛上还用「加藤清正」来指代狗,杀狗吃肉时就说杀加藤清正,可见半岛对加藤清正之恨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