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世道之变(1 / 2)
第460章 世道之变
「杀!!」
杨坚骑着战马,在诸多骑士们的簇拥之下,从西城门逃离。
梁国皇帝还是非常识大体的,当初黄法戳刚刚杀到安州的时候,他就已经逃走了,离开了江陵。
连带着皇帝的后宫嫔妃之类也一并逃走。
因此如今杨坚等人想要逃离,也就没那麽大的难度,毕竟当下攻城都是会给城里人逃走的机会,攻城为主要目的,俘获倒没那麽重要,毕竟最值得俘虏的梁国愧儡皇帝早就跑掉了。
城头传出陈人的呐喊声。
两处城门已经告破,正式落在了陈人的手里。
其实,外城沦陷之后,他们还可以通过内城继续坚守,还能抵挡很久,就是内城都没了,最里头还有梁帝的王城可以继续守,但是,一旦从外城转移到内城来进行防守,那就再也没有离开的机会了,只能是死磕到底。
当下外头又没有什麽援军,倒是那陈人,其水军源源不断的为他们运输救援。
这种情况下,自然是不能继续坚守,断自己退路的。
杨坚也不迟疑,带上了城内精锐,就开始突围逃离。
陈人阻拦他们的意愿并不强烈,只是象徵性的齐射了一轮,没有再追击。
而江陵所传出的欢呼声却是越来越大,震耳欲聋。
浪潮般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陈国的精锐甲士手持残破的长矛,站在城头,撕心裂肺的呼喊着。
陈国已经很久都不曾打过如此硬仗了。
淳于量是一点一点将江陵城给啃下来的,伤亡惨重。
可无论怎麽说,江陵如今都已经被拿下,陈国再次站在了荆北,又拥有了窥视四边的资格。
淳于量骑着战马,领着诸多将士们,浩浩荡荡的进了江陵城。
哪怕是平日里那些天天鼓吹着要早些撤退的将军们,在此刻也是开心的高呼,为拿下江陵而庆幸。
在占据了城池之后,淳于量搞赏大军,又亲自设宴来款待有功的将士们。
攻占江陵的捷报自然是迅速传往了建康。
「大胆!!岂敢抗令?!」
捷报还不曾传京师,而他违抗诏令,继续进攻的消息却已经被使者送到了陈项的面前。
陈勃然大怒。
他盯着面前的使者,再次质问道:「他是想要谋反不成?!」
使者低着头,不敢回答。
「来人啊!!」
一旁的袁宪急忙劝谏,「陛下!!」
有军土已经走了进来,袁宪用眼神示意他们出去,而后急忙对皇帝说道:「淳于将军所说的也并非是没有道理的,若不是他占据优势,周人怎麽会如此客气呢?拿下江陵,确实有极大的好处...:」
「这不是他违抗诏令的理由!」
「违抗诏令,便是谋反!!」
陈琐此刻被气坏了,袁宪又急忙说道:「淳于量的这种行为,自然是要惩戒的,但是他手里握着大军,正在前线厮杀,这种时候陛下若是要派人治他的罪,
只怕对局势不利。」
「那你说该怎麽办?」
「先让他攻取江陵,而后再让他返回建康受赏,等他到达建康之后,再拿下他,治他违抗诏令之罪,因其功,免其死,但可以罢免其官职,让他待在家里反省自己的过错.....」
陈项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
「先是华皎,欧阳,而后是黄法戳,现在又是淳于量...:」
「朕实在是不明白。」
看着有些沮丧的陈项,袁宪又赶忙激励,「陛下,国内还有许多大将,他们都愿意为陛下死战..:.这天下局势,却是愈发的对我们有利。」
「汉国必定要入主关中,可却没能将周国直接灭亡,周国退守巴蜀,仍有一战之力,天下局势,三足鼎立,这反而对我们更有利啊,汉国若要攻周,必会虑陈,若是要侵略我们,周人也不会袖手旁观.....」
陈并没有因为袁宪的话而平复情绪,他只觉得有些头疼。
周国使者前来见他,言语诚恳,讲述利害。
又答应割让城池,送战马,军械,双方联盟,一同抵抗汉军等等。
陈还是很心动的。
尽管周人狡诈,反覆无常,但是,一切都从当下的局势来出发,现在汉国的强盛已经超越了当初的周国,地方清明,军力强盛,文臣武将无数,尤其是这夸张的战绩,更是让人惊恐万分。
这种情况下,跟周人联手抗敌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陈项心里也有自己的想法,江陵其实让周人来守也挺好,自己跟汉人接壤的地区越少,遭受的压力也就越少。
这江陵往后肯定会成为汉国的主要进攻方向之一..:.而且,这还不是陈最担心的事情。
陈项最担心的是淳于量的变化。
兄长还在的时候,淳于量就很不听话,找藉口不来庙堂,兄长派人将他接回来,罢免了他的官,让他留在建康,不许外出,陈提拔了他,他就表现得很是低调,很是恭敬,再也不敢闹腾了。
可现在,他却越来越像过去的那个淳于量了。
骄横,无礼,违抗庙堂。
这是觉得兄长不在了,就要旧病复发吗??
他此刻手握大军,若是带着这些大军有了异心。
陈项越想越是惶恐,袁宪正要说话,陈便站起身来,「袁公文士,少知军事,不必多言,可以先离开了。
袁宪无奈,朝着陈再次行礼,而后告退。
在袁宪离开之后,陈便召见了章昭达。
两人在皇宫内秘密的谈论了许多事情,章昭达方才匆匆离开。
江陵。
这座破败不堪的城池内,处处都充斥着敌人的欢笑声。
百姓们躲在家里不敢外出,好在淳于量也能控制住魔下的大军,不让他们对着江陵的百姓们来上一次宣泄。
在过去,淳于量是不太在意这方面的事情的,可最近,他忽然有点黄法戳化,在陈国的诸多将军里,只有黄法戳是讲究这一点,攻城之后不会去伤害当地的百姓,严明军纪,秋毫无犯。
不知淳于量何时也开始效仿这一套东西。
淳于岑披着甲,匆匆跳下战马,快步朝着官署内走去。
官署两侧的申士也都认识他,不敢阻拦,纷纷行礼。
他就这麽一路畅通无阻的走到了淳于量所在的屋外,此处的甲士终于将他拦下,在禀告之后,就让他进去了。
淳于岑快步走进屋内,脸上是藏不住的喜悦。
「父亲!」
淳于量此刻就坐在床榻上,手里捧着一本书籍,没有了平日里的锐气。
「嗯。」
淳于岑从怀里掏出了文书,而后禀告起周围各地的情况。
自从他们攻占江陵之后,周人的溃兵退往了四周,双方的水军也进行了几次交手。
淳于岑就这麽一点点的告知来自各地的情报,而淳于量看起来并不是那麽的在意这些。
淳于岑说完了这些,悄悄打量着父亲。
先前自己提议要投汉,父亲说时机还不曾成熟,可如今,大军在握,江陵已得,若是带着江陵去投汉,应当是能有大贡献吧?
到底什麽时候才算是时机成熟呢?
他很想开口去问,但是又怕被训斥。
正迟疑不定的时候,淳于量忽吩咐道:「抽调些信得过的老弟兄,充实亲兵淳于岑大喜过望,「父亲,时机到了吗?」
淳于量放下了手里的书。
「什麽时机?」
「不是要带着江陵投奔汉国....
淳于岑的话还不曾说完,淳于量的脸色就变得格外难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