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2章 鸿门宴?!(1 / 2)

加入书签

第272章 鸿门宴?!

在秦淮的专业培训下,村民们的帮工技能越发的熟练,帮工队伍也越发壮大怎麽说呢,亲戚还是亲近的用着好。

每新增几个叫得出名字的上门拜年的亲戚,厨房里就会新增几个叫得出名字的优秀帮工。帮工的人多了,也就饱和了,不光接受各种请假调休,还得排班上岗。

一时间亲戚之间的竞争都激烈了起来,秦淮那些往日交情不太深的表哥表姐们,纷纷如孔雀开屏一般展示自己的各项技能,自带碗筷上门帮工。

住的近的,当天来回住的远的找地借住,

秦淮的大舅和三舅从初二拜年开始,就一直留在了秦家没回去过。

别问,问就是和小妹感情深厚,好长时间没见有说不完的话。

这个时候可能就有人要问了:在厨房里帮忙很累的呀,在乡下帮忙做过大席或者大年三十帮长辈们做过年夜饭的人都知道,这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哪怕劈柴烧火也不轻松。四喜汤团固然好吃,但它本质是大汤圆,吃个几天新鲜劲儿过了也就没那麽爱吃了,村民们怎麽会这麽热爱帮工?

答案是帮工的饭不一样。

从当年算命先生来秦家村算出秦淮命里有一弟一妹,秦老爷子大喜给了5块钱还管了一顿饭,就能看出来,秦家有非常朴实的给人管饭的传统。

成功竞争上岗的帮工们是和秦家人一起吃的。

秦淮是要刷四喜汤团的熟练度没有错,他之前在黄记也刷了不少四喜汤团的熟练度,但四喜汤团是做给别人吃的,他自己怎麽可能为了刷熟练度天天吃四喜汤团。

一天三顿四喜汤团谁扛得住?

隔壁邻居那都是每天晚上吃,其馀时间正常吃饭。

作为一个精通多种白案点心的白案师傅,秦淮平日里还是爱吃点不一样的。

什麽三丁包丶五丁包丶四喜饺丶酒酿馒头丶蟹壳黄丶江米年糕丶芙蓉糕丶绿豆糕,村长家的梅菜扣肉丶老支书家的红烧猪蹄丶大舅家的糯米蒸丸子丶镇上的白切鸡和烧鹅丶邻居家地里拔的现炒的小青菜。

秦淮的一日三餐还是很丰富的,在秦家混了好几天饭吃,大舅快乐得都快忘了自己家不在这儿了。

丰富的何成和秦落这两天都不抱着大海碗吃四喜汤团了,纯劈柴。

是的,秦落把劈柴的手艺教给了何成,姐弟俩一起劈柴。

在讲八卦这件事情上,秦落根本竞争不过老支书,老支书每天自带茶杯和板凳往厨房里一坐就是讲。而且老支书还精通泡茶,茶泡得相当不错,是整个厨房里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不可或缺的老支书初六当天要缺席。

已经提前报备过了,有人拜年,老支书要带张木匠一家过来吃四喜汤团。

吃到初六,秦家依旧宾客盈门。

不会有人永远爱吃四喜汤团,但永远有人愿意上门拜年吃四喜汤团。

秦淮在初一当天就放出了话来,整个过年期间只要是上门拜年的就一定不会让对方空手而归,站在院子外面端着碗吃也至少能吃上一碗新鲜热乎的四喜汤团。

秦老爷子丶秦奶奶那边,秦淮也解释过,说自己3月份有一个大活,事关名声,钱多丶场面大可以见世面,很重要。为了3月份的这个大活,一定要刻苦训练四喜汤团,让爷爷奶奶不要心疼做汤团的那点材料费,大家拜年又不是空手而来的,那你们孙子出息了,过年红包都是论支票收的,过年期间做的这件四喜汤团就当是回报乡里了。

秦淮都解释到这个份上了,秦老爷子和秦奶奶当然不会反对,生怕累着他们大孙子到处寻觅好用的帮工。

为了帮工,秦奶奶差点与弟弟妹妹们冰释前嫌,在自家的外甥丶外甥女里挑了起来。

然后一个没选中。

怎麽看怎麽觉得不如赵家的。

期间秦淮的二舅公试图在初四那天浑水摸鱼上门拜年,被秦奶奶当场发现。

用老二你真是年纪大了连拜年的日子都能记错,家里这情况你也看到了,人实在是多招待不过来。东西?东西也带回去,咱们得按流程来,不按说好的时间来拜年,家里这麽多亲戚不就乱套了为话术,把人攀了回去。

见证全程的秦落在劈柴之馀跑回厨房和秦淮小声,说这麽多年了,奶奶还是这麽记仇,话术一点没变。

结果这个话就被何成打小报告传到了秦奶奶耳朵里,秦落喜提四喜汤团管饱但是其它的都没的吃。

初六早上,已经吃了一天半四喜汤饭的秦落,端着一个大海碗蹲在厨房门口,苦哈哈地吃四喜汤团。

四喜汤团固然好吃。

但。

三丁包丶五丁包丶四喜饺丶鲜肉馅蟹壳黄也很好吃。

奶,我错了!我再也不说你小心眼记仇了,你孙女我真的很想吃肉馅的点心!!

四喜汤团有三个甜馅真的太甜了!!!

老支书领着张木匠一家早早来了秦家,见秦落端着大海碗坐厨房门口,乐了:「落落,一大早就吃汤团了呀!」

「上一批汤团出锅多久了?下一批汤团什麽时候出锅?怎麽苦着脸呀谁惹你不高兴了?我知道了,是不是你哥让你去写作业,这作业可得抓紧时间写。我家那几个小子每年到了假期最后几天都赶作业,写的东西一塌糊涂,又浪费时间又没用。」

说完,老支书先悄悄探进去一个头,见厨房里秩序井然就知道没有出错,放心大声道:「淮淮,小张张木匠他们来了。」

秦落听老支书这麽说,就想到自己还有好多张卷子没写完,更伤心了,吸了吸鼻子,眼泪差点掉进汤碗里。

老支书发现秦落在吸鼻子,还很关心地问:「是不是感冒了?你这孩子也是的,干嘛坐在风口上,就算这个天不冷也不能往这儿坐。」

就在秦落要感动得张口之际,老支书又接着说:「去屋子里坐着暖和,还能写作业。」

秦落:—

秦落低头吃了一口汤团。

事已至此,吃点汤团吧。

老支书站在厨房门口等秦淮出来,春节期间厨房乃重地,无关人员禁止进入,这个道理老支书懂。

张木匠一家也不明所以地站在厨房外面等。

张木匠一家的情况老支书早就在讲八卦的时候介绍清楚了,张木匠叫张褚,

北平人,知青下乡的时候来的虱县,在秦家村附近的几个村里当知青。后面因为老支书的情报在县的木材厂里当了几年木匠,之后全家搬到市里。

张木匠的老婆叫曹桂香,做菜一绝,当年也是十里八村都很有名的小曹,据说早些年在县千过厨师。老支书存了好久的钱就等着哪天奢侈一把去曹桂香工作的饭店吃一顿,结果钱还没存够曹桂香先不干了,气得老支书三天没吃下饭。

今天张木匠领着一大家子来唯独缺了曹桂香,估计曹桂香正在她们村的村长家里露一手。

张木匠有一儿一女,儿子叫张赤远,女儿叫张思雨,孙子叫张之蕴,外孙女叫常清青。

张木匠每年都会带着全家老小回村拜年,意在让家里的小辈看看当年爷爷奶奶艰苦奋斗过的地方,珍惜现在的生活,忆苦思甜。

老支书在外面说话的时候,秦淮正在调馅一时半会走不开,只能让何成出去给张褚一家搬椅子,别让客人站着。

秦落见何成有任务,觉得自己也不能输。再不好好表现这个春节假期就只能吃四喜汤团了,连忙放下碗也去搬椅子。

「坐!」秦落把椅子往张褚的孙子张之蕴面前一放,超大声地说。

张之蕴被秦落吓了一跳。

论年纪,张之蕴跟秦落差不多大,老支书提过一嘴张褚的孙子今年读初二。

秦落根本不知道自己把新来的客人吓到了,马不停蹄地到处找椅子,一手一个跑得飞快。让张褚看了都不禁感叹:

「这小丫头真是一身的牛劲。」

张家人全部落座后,秦落又非常有眼力见地泡茶递茶,给何成看得目瞪口呆,不明白自家表姐怎麽突然一下就卷起来了。

好像卷的还是自己。

等张家人都喝上茶,秦淮那边也空出手来,出门迎客。

「张爷爷,久仰大名。我早就听说您的木匠手艺特别好,一直想托关系找到您定做一套模具,可惜您搬离县多年,我这边没有您的联系方式,本来以为没有这个缘分。」

「没曾想这麽巧,前两天老支书跟我说他认识您,而且您每年都会来我们村拜年。我特意拜托老支书,让他在您今天来的时候一定要帮忙引荐。」

「吃早饭了吗?吃了也没关系,这马上就到午饭的饭点了留下来随便吃一点吧。我这边也没什麽别的,现在锅里有四喜汤团,已经盛出来了正在放凉马上就能吃。落落,你去看看蒸锅里的包子丶馒头丶饺子好了没有?好了就盛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