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周期(5k)(1 / 2)
第303章 周期(5k)
汇川技术登台讲述与申城碳矽集团关于电机联合研发的合作草案。
徐欣对于这位的发言有着很认真的听讲态度。
只是,她听着听着就发现涉及到技术上的事,光认真是不行的,而等到第二家负责电控研发的精进电动公司登台,这个判断再次被验证。
「讲的有点太深入了。」
徐欣对就站在投资人附近的俞兴表述了想法。
「今天是亮个名号,听不懂没关系,大家知道是认真的就行。」俞兴耐心的为徐总解释道,「我们过去几个月的接触中发现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家对我们,也对电车的未来充满疑虑,今天至少能打消一部分。」
申城碳矽科技集团是一家致力于电动车发展的新能源项目。
这个定位与名号是本次会议能起到的公开作用。
俞兴当前阶段不打算在媒体上大肆宣传,但综合考虑来看,还是把来自比亚迪王川福的建议放在一边,要在业内先把旗号打出来。
徐欣念头只是一转就笑道:「现场来这麽多人,这麽多公司,就算被骗了,也不是我一家是吧。」
俞兴赞赏点头,又压低声音:「其实,我也怕他们骗我。」
碳矽集团旗下设置了供应链投资团队,除了联合研发的方向,也希望能投出来己方所需的技术,所以,为了防止被骗,某些情况下不得不采用徐氏投资风格。
徐欣「嗯」了一声,很容易理解这种情况。
就像她自己,今天到场也仍旧有疑虑,真正混迹在这个行业的肯定更是顾虑重重。
只是,就目前的观察来看,像汇川技术,像精进电动,这两家泛汽车供应商反而显得颇具信心。
传统汽车行业的供应商算是暮气吗?
似乎也不能这麽说,做了这一行就必须正视差距,不管主动还是被动。
只能说,汇川与精进这样的公司确实更具朝气,它们确实没有「积累」所带来的「枷锁」。
这也是从内燃机别开一道的心态所在了。
相较于汇川技术,精进电动这家公司的目标还更为明确,这一点从它的名字上也能看出来,而且,今天是两位创始人余平与蔡蔚都到场了。
他们是碳矽集团最早接触的供应商公司的高层,尽管也心存疑虑,但态度上更为积极。
余平有清华大学和麻省理工的学院背景,又曾在通用汽车做过电驱动系统的研发,担任过通用的全球混合动力战略与规划经理,主导了通用的全球混合动力技术路线的制定。
蔡蔚则是美国克拉克森大学的博士,就职美国雷米公司期间主导开发了全球首款量产的「发卡式矩形导体定子绕组永磁电机」,推动雷米电机成为通用丶克莱斯勒等车企的核心供应商,而截止到他回国,全球量产的混动汽车里有60%都搭载了他设计的电机系统。
这两位在08年回国,一拍即合的创立精进电动,希望能够踩中汽车行业发展的新风口。
不管身份丶履历又或者更为深度的分析汽车产业的未来,余平登台的发言都获得了掌声上更热烈的认可。
「余总很不错啊。」熊潇鸽认真聆听了余平的发言,由衷的给出赞誉。
俞兴点点头:「是啊,我知道我很不错。」
熊潇鸽呶呶嘴:「我说那个余总。」
「这叫有识之士。」俞兴笑道,「他们手上已经有开发出来的150kW插电混动电机,能量转化效率很高,是我们重点的合作目标。」
「好吧,俞总,我这次说的是你这个俞总。」熊潇鸽依然由衷的说道,「你这个俞总能找到那个余总,确实是有识之士的合作啊。」
俞兴这次很实在的说道:「这个倒不难,国内新能源这一块捋一遍,哪家有水平,哪家有潜力,实际上很容易辨别出来,像余总和蔡总这样的更是锥处囊中。」
熊潇鸽笑着问道:「那有谁是毛遂自荐的?」
锥处囊中和毛遂自荐是出自一个典故的两个成语,恰好和电车项目的供应链处境契合。
「晚上吃饭的时候聊这个。」俞兴这麽说了一句,示意从宝马挖来的庄冠霖博士登台聊聊汽车的电气化革命,随即又走了几步,照顾深创投与浙产投这两家好朋友的沟通意愿。
按照安排,今天白天一整天都是供应商会议,涉及的厂家比较多,而晚上则是数家核心供应商的小会,以及,四家机构同样还会列席参加。
这四家有几家愿意投,又能投多少,都还是未知数。
即便是存在一定默契的熊潇鸽,他也一直没说愿意投资的数字,先前公开喊出的一亿没有附加币种,预留空间是很大的。
还有意外出声的浙商产投,这一家能否真正落地也难说。
俞兴估摸着浙商产投这样公开捧场,一个很可能的条件就是厂址的选择,毕竟,它后面是浙省国资,想要什麽是比较容易判断的。
临近中午,供应商会议暂时告一段落,申城碳矽集团自然要尽地主之谊。
俞兴这边和四家投资机构浅聊目标,那边的院士儿子郭川穿过人群,笑着加入了寒暄的阵营。
「这是长春孔辉汽车的郭总。」俞兴不清楚投资人是否认识这位,见他过来,自然还是要介绍一番,「他和公司在汽车底盘调教上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启发。」
郭川笑眯眯的打了圈招呼,随即就是对俞兴的赞不绝口:「熊总,徐总,赵总,蔡总,咱们得把握这次投资碳矽集团的机会啊,我真恨不得我手里有一大笔钱,然后立即投给俞总。」
「我上周和俞总聊,我说碳矽集团既然要做定位高一些的电车,那肯定各方面都不能有短板,我这边呢,恰恰在底盘的空气悬挂上有些技术积累,但就是缺少供应商的支持,很难做出来。」
「然后,俞总这周给我回了电话,还给我发了份调研报告。」
「你们猜怎麽着?他帮忙理清了国内能做空气悬挂的供应商,就拿这个悬挂需要的开式阀泵分配阀来说,国内基本没有做这方面前装的厂家。」
郭川说话绘声绘色:「但是,俞总给我提供了两个选择,一个是中美合资的杰锋汽车,它家有博世的电磁驱动技术,一个是苏州的绿控传动,它家的研发项目里有一项比例电磁阀,也可以试着用来做分配阀。」
「虽然不是直接能做前装的开式阀泵分配阀,但这两家的电磁阀工艺和分配阀是相似的,完全可以拿过来优化适配。」
「一个星期啊,啧,就一个星期,俞总这边就给了可行的方案。」
「我拿到文件的时候都怀疑了,到底是他做了很多年汽车底盘的技术方案,还是我做了这些东西。」
郭川用一个电磁阀的替代方案来说明俞兴团队的行动效率与准确性,尽管稍有夸张,但也确实含着惊叹。
「郭总,郭总,别帮我吹嘘了。」俞兴等郭川吹完这一通才笑道,「没那麽神,我们就是把大目标分成小目标,然后再看有没有直接的工艺或者替代的工艺,我这边有几百万人的职场平台,有时候找起来消息线索确实比较方便,就是这样而已。」
郭川连连摇头:「这是真的了不起,动作太快了,靠,我刚才忽然明白了,你们是搞网际网路的,是习惯那麽快了,也习惯就奔着目标去了,没有那麽多条条框框的思维束缚!」
直接没有就找替代,直线没有就搞曲线。
熊潇鸽听了这麽一番话,笑道:「我看俞总确实在发挥网际网路的精神来进入汽车行业。」
「别,我是抱着学习的心态进入这个行业,这麽一吹,自己人还好说,外面一听不知道怎麽批判我呢。」俞兴婉拒称赞,「反正,碳矽集团的电车想要成功就必然根植于供应链的成功,咱们上下游的利益是一体的。」
徐欣这一趟少说多思,此刻听到俞兴这麽一番话,只感受到他自己曾经在报导里纠正过的四个字——野心勃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