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9章 自由邦士人的税金与权利(1 / 2)

加入书签

第439章 自由邦士人的税金与权利

士人直接向王国朝廷的派出机构交税,并用于抵消应该交给自由邦政府的税金。

自由邦政府向普通人多徵税,以补全这部分损失的税金。

对于大皇子的警告和提醒,现场的当事人都马上理解了其中的逻辑,都清楚的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麽了。

这是完全符合传统统治者的做法,理所当然的转嫁成本的方法。

把在自己无法对抗的方面产生的损失,转嫁到自己仍然能够随意掌控的方面。

从士绅的钱收的少了,那就向百姓多收一点。

但是现场三方代表,包括贵族和官员以及民间代表,都隐约觉得现在用这个方案似乎有些不妥。

只是他们都没有马上想明白,其中的不妥之处到底在什麽方面。

主要是没有马上想明白,对自己本人有什麽影响,对自己所代表的群体,又有什麽具体的影响。

这其中当然有不妥,主要是会形成某种倾向。

导致普通人更乐意向王国派出机构交税,无论他们能不能去考取功名,反正都可以交考试费。

这会反过来导致自由邦收到的税继续降低。

自由邦只能继续向其他普通人收更多的税,再次推着普通人去王国派出机构交税。

对于自由邦而言,这是一个有持续推动力的恶性循环。

可能到了最后,所有的自由邦百姓,都去向王国派出机构交税,而不是向自由邦缴纳了。

王国派出机构收到全部的自由邦税收,自然也能组建完整的对应自由邦的地方行政机构了,那自由邦就失去作用了。

为了阻止这个趋势,应该限制普通人交税的数额,不能无限制的将地方税转为王国中央税。

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双方直接正面冲突,爆发内战。

也可能是双方再次坐下来协商,约定一个明确的中央与地方分税比例。

到了那个时候,自由邦与省份也就没有明显区别了。

大部分代表没有马上想明白这麽多的弯弯绕绕,不过这些代表之中有一些是具有超然正义感的人。

他们自以为是为全体自由邦百姓谋福利,而不是单纯的为了自己个人或者某些群体谋利益。

所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在贵族代表还没有马上说话的时候,作为民间代表的杰克逊先小心翼翼的提意见了:

「殿下,这会导致自由邦普通百姓总体税收负担增加……」

这下子十五皇子直接开口了:

「这是必要的负担,这个负担总要有人承担,这种监督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也同样是有好处的。

「因为监督有利于肃清自由邦的吏治,能总体上降低自由邦官方机构的运转成本,提高他们的运转效率。

「关键是,你们未来肯定是要参加科举的,你们都是自由邦的士人,也是自由邦的民意代表。

「你们觉得百姓承担了额外的成本,那你们就主动去采集民间的问题和诉求。

「你们作为王国朝廷与百姓之间的桥梁,帮他们解决问题。

「大明的士人,有功名的读书人,本来就是要为民请命的,这就是你们士人的责任所在。

「这种方式也是最低成本的基层监督方式。

「你们承担了民意转达的工作,王国派出机构就不用安排那麽多的人员下去调研了,自然就能节省部分运转成本。

「你们帮助王国朝廷节省出来的成本,就是在实打实的降低普通百姓的负担啊。」

杰克逊等三个民间代表顿时恍悟:

「多谢殿下指点,我们明白自己的用处,我们一定做好朝廷与百姓的桥梁。」

皇子和民间代表谈的似乎很好,民间代表找到了自己的清晰定位。

但是旁边的自由邦贵族和官吏代表们,听着这些对话就越来越觉得很不是滋味了。

民间的士人当了朝廷上与百姓的桥梁,那我们算是什麽呢?

而经过这麽一段时间的考量,有人已经隐约意识到了这个安排本身存在的重大问题。

只不过这个问题并不是可能存在的全部问题。

只是因为自由邦的民间选举传统,存在一个选举资金赞助的逻辑。

自由邦贵族本能的将两者联系起来了。

小富兰克林作为代表重新提起了这个话题:

「殿下,自由邦士人向王国派出机构缴纳的税金,应该设置一个明确的标准和上限吧?

「毕竟那只是一个考试费用,以及一个功名的注册登记费用。

「如果自由邦的士人们,估计将他们全部应缴的税金,全部交给王国派出机构。

「而且,能够参加科举和会参加科举的士人,本来就是自由邦社会的中间阶层,是最重要的税收来源。

「士人如果都将自己应缴的税金交给王国派出机构,那自由邦税务机构就收不到税了。」

大皇子听了这种抱怨和担忧,理所当然的做了个回应和安抚:

「王国派出机构就是在收税,在自由邦实施监督职能和科举职能,实际所需的大致的金额。

「可以称之为自由邦官方机构监督税和科举税。

「只不过为了节省收税的成本,而与考试登记和功名注册同步实施而已,并不是真的考试费用和功名注册登记费用。

「实际收取的数额,会根据派出机构的实际需求来确定。

「派出机构的规模越大,所需的税金的数额当然也越大,不过他们能够管理和对接的士人数量也越多。

「总体上单个士人负担的税金数额,会在大致固定的范围内略微浮动。

「具体每个自由邦的士人交多少,还要等到具体开始实施的时候,根据各个自由邦的具体情况来实际核算。

「当然不可能让所有士人都将他们的税金交给王国派出机构。

「就算是最终的绝对理想化的情况,也就是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极限状态,所有自由邦百姓全部参加科举登记。

「那个结果也是王国派出机构从自由邦固定分到一定比例的税额而已。

「这个比例具体是多少,也要等到具体实施之后,根据到时候的实际情况,王国朝廷和贵族与士人之间协商确定。

「所以你们不用过于担心这件事情,这并不是现在一口气决定的事情。

「具体的协议文件上,也可以列明相关的问题,等到后续的新的协议做出具体的补充和调整。

「王国朝廷只想解决自由邦的问题,只想要自由邦能够维持稳定的状态。

「对于我们而言,最好你们什麽都不要改变。

「如果一定要改变的话,那也要采用改变最小的方式……」

大皇子这样语重心长的念叨了一大堆,贵族代表们终于稍微放下心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