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5章 劝百姓生孩子(2 / 2)
搜书名找不到, 可以试试搜作者哦, 也许只是改名了!
我的意思是生孩子减税。
我们大唐有租佣调三种,朝廷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的减免。
比如说从今年开始,生一个孩子,我们减一点租,或䭾佣和调。
一直到孩子成年分田为止,也相当於朝廷出一部分钱帮百姓养孩子。
这样做不但可以增加百姓生孩子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方便朝廷记录人口。
我早就说过,现在朝廷做的人口记录不够完善,只知道有多少户,具体多少人都不知道。
朝廷应该知道大唐到底有多少人口,男人多少,女人多少,成年人多少,孩童多少,老人有多少。
这样我们才能够知道,大唐有多少的劳动力。
若是再细致一点,比如年龄的划分,有多少读书识字,有多少人会手艺那就更好了。”
李慎在侃侃而谈,李世民和李承乾静静聆听。
待李慎说完,两人还在思索,片刻过後,李世民抬头说道:
“高明,把刚刚老十说的话写下来。”
“是,阿耶。”李承乾答应一声,坐到龙椅上,挥笔疾书起来。
“那个...阿耶,没有这个必要,儿就是信口胡说的,对与不对还不知道呢。”
看到这麽郑重,李慎反倒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自己哪里懂什麽治国之道,说的都是後世的一些基础而已,是个人都知道。
没有想到李世民竟然这麽重视。
“朕倒是觉得你说的有几分道理,大唐如今一片欣欣向荣,这十馀年来,人口增加了很多。
现在国泰民安,粮食充足,正是添丁的时候。
是要做的精细一些,不然等以後人多了,想要记录就更加困难。”
李世民没有理会李慎的谦虚,他觉得李慎说的有道理。
上千万人口,至少你要知道有多少男丁吧。若是以後遇到强敌,也知道自己这边有多少人能上战场打仗。
“可是阿耶,若是要做到十弟说的这麽细致,就需要很多的人手。
地方衙门恐怕人手不足。”
李承乾一边写,一边发表自己的见解。
“阿耶,我们这些年不是取士了很多人么,我们可以扩大取士,让一些读书人去做小吏。
人才我们可以按照人才的方法培养,但全国这麽多读书人,总有一些人是无望㣉士的。
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个机会,从小吏做起。”
李慎立刻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读书人越来越多,可能考中功名的一共就那麽几个,能够做上官的更少。
弘文馆里已经养了一批人了。
最主要的还是大唐的推举制度还在,就算考到功名也不一定能够当官。
很多人不用考功名,利用推举的名额也能㣉士,
推举制度可了不得,李慎举得这就是朝廷最大的BUG。
官员,贵族都有一定的名额,甚至还包括地方州县每年也有一定的名额。
这还不算,还有一种叫昭荐,也叫明鉴。
诏荐是朝廷继续人才时的一种手段,皇帝为了得到某一官职的人才,下诏要求大臣荐举人选。
比如有个什麽事需要人去办,无论是打仗也好,还是修宫殿也罢,就缺一个人。
皇帝就会让大家推举,然後经过审核选拔,最後㣉士。
(本文论点剧情需要,仅代表主角观点,跟作䭾没有关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