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2(2 / 2)

加入书签

幸好此次赶考带的笔墨都是上好的,蘸笔凝而不落。

待点亮了铜油灯,放置在右墙上那一块凹进去的小龛里,秦朝宁才开始梳理答题思路。

题目一,是摘自[6]“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出处是《春秋》中的《左传》。

而题目二,竟然和题目一的出处一样。

这是秦朝宁第一次经历这般的选题。

按照常态,乡试的第一场是整个应试里面最重要的,八股文的出题虽然都是规范于四书五经内,但是大多数考官会以《论语》为主,《大学》以及其它为辅,拿《春秋》编题的,概率很小。

这里面,题目一的意思是,[7]天道很难被人所掌握,但是身边的人道,则是能够被掌握的。

题目二的意思则是,礼,是天地人都需要遵循的准则。

跳开题目三,再看题目四,[8]出处自《大学》,意思是国家的治理,应该莫以财富利益作为出发点,而是从仁义出发。

这三道题若是摆在一起看,秦朝宁产生了一种题目的“内核”在递进的感觉。

他条件反射,想到的是,如果题目针对的是当今的朝堂境况,从他这两年所看过的邸报来思考,这份考卷在映射当今,以首辅杨大人,吏部尚书曹大人为首的那批文官。

因为想得过多,秦朝宁呆滞了:“……”

片刻后,一阵冷风出来,才把他的魂拉了回来。

秦朝宁抬手拍了拍自己的脸颊。

他一个南州城本土的学子哪里知道那么多朝堂的事,他只需要按照原本题目的文字信息去解读,去答题就可以了。

日常汲取的信息太多,差点儿着相。

他拿起水囊抿了一小口水,便抬笔蘸墨开始打草稿。

第106章 秋闱第二场

秦朝宁在草稿上把题目一和题目二的两篇八股文, 题目四一篇策论写文,时间已经到了晌午。

考官们期间巡场了一次廊檐这边的号房,考差们在学子们埋头苦写的时候亦轮换了一次人马。

这会儿, 相邻的号房里都相继传出了窸窸窣窣收拾物什的声音,秦朝宁便把木板上的纸张笔墨也都整理好放置一边, 拿镇纸压好。

然后,他拿碳炉子和小陶锅, 蹲在地上给自己做了一锅胡豆腊味饭。

等饭好了,他在上面放了些许猪油渣, 拿勺子把锅巴刮下来,整锅腊味饭搅拌均匀才开始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因为早上的时候有些紧张,他把朝食的鸡蛋和饼都忘记吃了。这会儿饥肠辘辘,他的饭量就大了许多。

这个小陶锅做出来的米饭, 若是拿寻常的碗来盛, 也有两碗多的量。秦朝宁这会儿把它吃得一干二净。

等他吃饱了,他往陶锅里倒入些许水,简单冲刷两次, 洗锅水倒入号房里的小瓦盆。

这之后,他就按照他娘亲和二姐教的, 把从家里料理好带过来的半根棒骨、一小块排骨、一只鸡腿、桂圆干、红枣、人参片、枸杞放进去。

待倒入了水后, 盖好锅盖子,他就任由它在碳炉子的余热上熬汤。

秦柳氏和秦晚霞叮嘱他的话是,在里面得呆足足九天呢, 后面几天没办法吃好,前三天总该费点心思, 让自己吃饱吃好点。

人,吃得好, 心情都会好几分,面对考卷指不定脑子更灵活了。

说实话,秦朝宁觉得自己可能是整个贡院六千余名秀才里面唯一一个带了这么多材料进来,也可能是南州城贡院有史以来第一个应试期间熬汤的学子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